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招生简章(2025年)
院校招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年6月16日
金融学院招生简章
金融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展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学科点之一。自设立以来,始终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与显著的区位优势。学院开设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金融科技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金融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同时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保险学下设保险学与保险精算方向,金融科技下设智慧金融、大数据与信用管理方向,形成“传统根基+前沿拓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层次完备,设有金融学(含保险)、金融工程2个学术型硕士点,以及金融、保险、工商管理(金融方向)3个专业型硕士点,并建成甘肃省高校首个金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
学院金融科技专业通过2024年
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家评审
学院科研与教学实力突出,建有“甘肃省现代金融产业研究院”、“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北金融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金融学国家虚拟教研室,5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课程建设成果丰硕,《金融学》获评国家一流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保险学》《保险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6门课程入选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67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近60%,拥有“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兴隆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人,陇原青年英才3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形成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梯队。
金融学院教师团队获第四届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学科研究方向紧密契合区域发展需求,在现代金融理论与政策、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金融投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研究成果为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主办“金融期刊联盟学术年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等高端会议,扩大学科影响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省级智库集群与学科交叉优势,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新时代西部金融创新和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区域金融业转型升级。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功举办
2023年金融机构专场招聘会
学院毕业生积极参加“兰州财经大学
2024年春季校园大型双选会”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良好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金融专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保险学、金融工程学、互联网金融、货币金融史、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Python程序设计、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国际结算实验、个人理财、金融伦理学、“金融学前沿动态、财务报表分析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从事业务工作及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现代金融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创造性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从事金融理财业务、投融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投资组合管理、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业务实训、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计量学、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基金、数理金融学、期货理论与实务、行为金融学、金融资产定价、金融智能与金融科技、随机过程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理财业务、投融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保险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具有经济学、保险学、保险业务与管理、社会保障、风险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够从事商业性保险业务的营销与经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保险监管、风险管理等实际工作的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法学、保险学、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投资学、保险精算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风险管理、ERP实验、西方经济学实验、保险会计实验、证券投资分析实验、保险业务综合实验、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再保险、保险法、保险营销、社会保障概论、保险基金运营、社会保险学、企业年金、保险精算概论、保险专题、农业保险学、互联网保险、责任保险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保险监管、政策研究、保险经营管理、风险咨询、保险理财顾问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保险学专业(保险精算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扎实的数学专业功底和深厚的保险精算理论基础,具备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保险公司、银行证券、投资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风险管理、精算分析、产品定价、大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风险管理、保险精算概论、保险学(双语)、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业务综合实验、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Python程序设计、保险财务管理、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利息理论、随机过程与精算模型、保险营销学、保险投资学、社会保险学、再保险、金融科技学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从事保险精算、保险产品设计、政策研究、保险经营管理、风险咨询、保险理财顾问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经济金融理论,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技术,具备应用科技手段开展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金融产品推广与营销等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金融机构、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等从事各种金融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学、金融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人工智能系统实验、金融工程、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证券、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信用风险度量、软件工程、最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智能投顾与量化投资、智能风控与监管科技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各类金融机构、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等从事与金融有关的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业务推广、产品营销、投资理财等多种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大数据与信用管理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信用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技能以及专业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能够应用大数据手段,实现信用信息挖掘、增信方式设计、信用产品开发、信用信息管理、信用信息应用等,满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信用评级、金融科技学、金融大数据技术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金融数据挖掘与处理、信用评估软件应用、金融工程、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证券、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信用风险度量、软件工程、最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智能投顾与量化投资、智能风控与监管科技等。
◆工作适用范围: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用数据挖掘、信用信息管理及应用、信用制度建设等工作。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招生工作办公室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