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enter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陕西省西安市


  西北政法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西法大”,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由中央与陕西省共建,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和陕西高校“长安联盟”创始成员,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研究中心。


    年 - 2021年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西北政法大學2022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西北政法大學2021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西北政法大學2019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返回頂部

    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月19日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根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4〕4号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简章。

    一、报名条件

    1.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2.参加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测),且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要求。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2024年我校台湾学测生招生计划为5个,各专业计划将根据生源报考情况、考生志愿填报,结合专业培养需求作相应调整,具体招生专业如下: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类别

    科类

    学制

    体检受限

    1

    法学

    民商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2

    法学

    经济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3

    法学

    刑事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4

    法学

    涉外法治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5

    法学

    行政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6

    行政管理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7

    经济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8

    哲学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9

    新闻学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2.2

    备注:

    (1)体检受限标志代码说明:2.2色盲;3.8面部疤痕、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等。

    (2)专业名称以教育部批复的当年专业(类)为准。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24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需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按网上要求注册、填写报名信息。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或申请材料不完整均视为无效申请。

    3.报名材料:以下所有申请材料均须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提交:

    (1)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报名表;

    (2)《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影印本、及台湾地区居民身份证明影印本;

    (3)考生诚信承诺书;

    (4)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并授权学校查验学测成绩等信息;

    (5)提供个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电子版一张(纯色背景、头像轮廓清晰);

    (6)就读中学校长出具的书面推荐信(若无可不提供);

    (7)其他能够体现申请者能力水平的相关材料影印本(非必需)。

    注:考生所有申请材料均须通过报名系统网上提交,其中(1)-(5)按照系统要求填写并上传至对应位置,(6)-(7)上传至其他材料,我校不接收纸质材料,纸质材料由考生本人留存备查,申请材料要求真实、完整、清晰。上传申请材料如因不清晰、不完整而影响资格审核的,责任考生自负。考生个人对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资格审核及入学资格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并查实所提交材料有作假情况,一律取消资格。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每位考生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志愿、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四、选拔方式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我校将组织专家对报名系统中报考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考生可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学校不再另行通知。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五、录取原则

    我校将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个人相关证明材料等综合情况,择优录取。并于2024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将于5月15日统一公布拟录取名单。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在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等情况下,我校将根据教育部统一工作安排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录取结束后,我校将于8月初寄发录取通知书。

    六、报到注册

    1.新生持《西北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以《西北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或请假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2.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西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生标准一致。

    3.新生体检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入学后,学校将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发现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考生,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4.其他未尽事宜以《西北政法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

    七、监督机制

    1.在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领导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学校纪委机关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监督举报电话:+86-29-88182234。

    八、联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558号

    邮编:710122

    联系人:徐老师、张老师

    咨询电话:+86-29-88182275

    传真电话:+86-29-88182277

    网址:www.nwupl.edu.cn

    电子邮箱:zsb2275@163.com。

    简章内容由西北政法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教育部或联招办另颁新规定,本简章将参照相关要求做相应调整。

     

    返回頂部

    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2月20日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2〕19号)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简章。

    一、报名条件

    1.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2.参加当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以下简称学测),且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绩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要求。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2023年我校台湾学测生招生计划为5个,各专业计划将根据生源报考情况、考生志愿填报,结合专业培养需求作相应调整,具体招生专业如下: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类别

    科类

    学制

    体检受限

    1

    法学

    民商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2

    法学

    经济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3

    法学

    刑事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4

    法学

    国际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5

    法学

    行政法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3.8

    6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7

    行政管理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8

    经济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9

    哲学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10

    新闻学

     

    普通类

    文史类

    四年

    2.2

    备注:

    (1)体检受限标志代码说明:2.2色盲;3.8面部疤痕、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等。

    (2)专业名称以教育部批复的当年专业(类)为准。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23年3月1日至31日。

    2.报名方式:考生需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按网上要求注册、填写报名信息。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或申请材料不完整均视为无效申请。

    3.报名材料:以下所有申请材料均须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提交:

    (1)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报名表;

    (2)《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影印本、及台湾地区居民身份证明影印本;

    (3)考生诚信承诺书;

    (4)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并授权学校查验学测成绩等信息;

    (5)提供个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电子版一张(JPG格式、纯色背景、头像轮廓清晰);

    (6)就读中学校长出具的书面推荐信(若无可不提供);

    (7)其他能够体现申请者能力水平的相关材料影印本(非必需)。

    注:考生所有申请材料均须通过报名系统网上提交,其中(1)-(5)按照系统要求填写并上传至对应位置,(6)-(7)上传至其他材料,我校不接收纸质材料,纸质材料由考生本人留存备查,申请材料要求真实、完整、清晰。上传申请材料如因不清晰、不完整而影响资格审核的,责任考生自负。考生个人对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资格审核及入学资格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并查实所提交材料有作假情况,一律取消资格。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每位考生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志愿、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四、选拔方式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3年4月1日至5月14日。

    1.审核阶段:我校将组织专家对报名系统中报考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确定初审合格考生名单并在我校本科招生官网进行公示。考生也可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学校不再另行通知。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2.考核阶段:审核完成后,我校视情况将组织专家对入围考生进行线上面试,届时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的形式另行通知面试等相关事宜。

    五、录取原则

    我校将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个人相关证明材料和面试等综合情况,择优录取。并于2023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将于5月15日统一公布拟录取名单。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在生源不足、未完成招生计划等情况下,我校将根据教育部统一工作安排通过征集志愿进行补录。

    录取结束后,我校将于8月初寄发录取通知书。

    六、报到注册

    1.新生持《西北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以《西北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或请假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2.新生入学注册时,应按照规定缴纳学费和杂费,收费标准与西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生标准一致。

    3.新生体检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入学后,学校将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发现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考生,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4.其他未尽事宜以《西北政法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

    七、监督机制

    1.在学校本科招生委员会领导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学校纪委机关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监督举报电话:+86-29-88182234。

    八、联系方式

    西北政法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558号

    邮编:710122

    联系人:徐老师、张老师

    咨询电话:+86-29-88182275

    传真电话:+86-29-88182277

    网址:www.nwupl.edu.cn

    电子邮箱:zsb2275@163.com。

    简章内容由西北政法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教育部或联招办另颁新规定,本简章将参照相关要求做相应调整。

    返回頂部

    西北政法大學2022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2年1月11日


    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於世界歷史文化古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廳函〔2022〕1號)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简章。

    一、報名條件

    1.具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簡稱臺胞證)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考生所持證件須與考生本人資訊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內。

    2.參加當年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學測),且在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3.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狀況要符合教育部、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的要求。

    二、招生專業及人數

    申請者可以在西北政法大學公佈的招生專業目錄中選擇四個專業作為志願,招生專業目錄詳見附件《西北政法大學2022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專業目錄》(附件1);招生人數視申請者的人數和水準確定。

    三、報名方式

    1.提交申請材料時間

    2022年3月31日前報送所有材料(電子郵件以發出時間為准)。

    2.提交申請材料目錄

    (1)《西北政法大學2022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表》(附件2);

    (2)臺灣居民身份證明影印本;

    (3)《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影印本;

    (4)臺灣地區當年度“學測”成績單影印本(須中學蓋章);

    (5)《個人成績查詢授權委託書》影印本(附件3,須授權人親筆簽名或簽章),凡依據學測成績申請就讀西北政法大學的臺灣考生,即視為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向臺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查驗、核准本人學科能力測試成績等資訊;

    (6)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證件照電子版(JPG格式、純色背景、頭像輪廓清晰、檔案大小不超過5Mb);

    (7)就讀中學校長出具的書面推薦信(若無可不提供);

    (8)其他能夠體現申請者能力水準的相關材料影印本。

    3.提交申請材料辦法

    將申請材料按目錄順序掃描整理成一個電子文本(word格式或PDF格式均可),以“姓名+就讀中學”為檔案名,以“姓名+臺灣高中畢業生入學申請”為郵件主題,發送至郵箱:zsb2275@163.com。郵件發送後請留意確認郵件回函,或致電我校招生辦公室進行確認。紙質材料無需郵寄,請自行保留原件,以備後期核驗。    

    注:報名前請考生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名條件,申請材料要求真實、完整、清晰。如因不清晰、不完整而影響資格審核的,責任自負。考生需對報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在資格審核及入學資格審查過程中,一旦發現並查實所提交材料有作假情況,取消入學資格。

    四、選拔方式

    1.資格審查:我校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並報教育部考試中心核實。

    2.面試形式和時間:視情況可進行網路遠端面試,具體時間以面試通知為准。

    五、錄取原則

    我校將根據申請人的“學測成績”、個人相關證明材料和麵試等綜合情況,擇優錄取。經學校確認錄取名单後,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臺灣省學生辦公室審核,審核合格後辦理相關錄取手續。

    六、報到註冊

    1.新生入學註冊時,應按照規定繳納學費和雜費,收費標準與西北政法大學普通本科生標準一致。

    2.新生持《西北政法大學錄取通知書》來校報到,報到時間以《西北政法大學錄取通知書》上規定的時間為准。因故不能按時報到者,應提前向學校請假並獲得批准。在規定時間內未報到又未請假者或請假逾期未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

    3.新生體檢按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有關規定執行;入學後,學校將對新生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復查,對復查後發現不能進行正常學習的考生,按學籍管理規定處理。

    4.其他未盡事宜以《西北政法大學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為准。

    七、監督機制

    1.在學校本科招生工作組領導下,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取。

    2.學校紀委內設室對招生工作實施監督。監督舉報電話:+86-29-88182234。

    八、聯繫方式

    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

    通訊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558號

    郵編:710122

    聯繫人:徐老師、張老師

    諮詢電話:+86-29-88182275

    傳真電話:+86-29-88182277

    網址:www.nwupl.edu.cn

    電子郵箱:zsb2275@163.com。

    简章內容由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如教育部或聯招辦另頒新規定,本简章將參照相關要求做相應調整。

    返回頂部

    西北政法大學2021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1年5月20日


    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於世界歷史文化古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廳函〔2021〕1號)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简章。

    一、報名條件

    1.具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簡稱臺胞證)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

    2.參加當年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學測),且在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3.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狀況要符合教育部、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的要求。

    二、招生專業及人數

    申請者可以在西北政法大學公佈的招生專業目錄中選擇四個專業作為志願,招生專業目錄詳見附件《西北政法大學2021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專業目錄》(附件1);招生人數視申請者的人數和水準確定。

    三、報名方式

    1.提交申請材料時間

    2021年5月6日前報送所有材料(電子郵件以發出時間為准)。

    2.提交申請材料目錄

    (1)《西北政法大學2021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表》(附件2);

    (2)臺灣居民身份證明影印本;

    (3)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即臺胞證)影印本;

    (4)臺灣地區當年度“學測”成績單影印本(須中學蓋章);

    (5)《個人成績查詢授權委託書》影印本(附件3,須授權人親筆簽名或簽章),申請人須授權教育部考試中心查驗、核准“學測”成績等資訊;

    (6)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證件照電子版(JPG格式、純色背景、頭像輪廓清晰);

    (7)就讀中學校長出具的書面推薦信(若無可不提供);

    (8)其他能夠體現申請者能力水準的相關材料影印本。

    3.提交申請材料辦法

    將申請材料按目錄順序掃描整理成一個電子文本(word格式或pdf格式均可),以“姓名+就讀中學”為檔案名,以“姓名+臺灣高中畢業生入學申請”為郵件主題,發送至郵箱:zsb2275@163.com。郵件發送後請留意確認郵件回函,或致電我校招生辦公室進行確認。紙質材料無需郵寄,請自行保留原件,以備後期核驗。    

    注:報名前請考生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名條件,申請材料要求真實、完整、清晰。如因不清晰、不完整而影響資格審核的,責任自負。考生需對報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在資格審核及入學資格審查過程中,一旦發現並查實所提交材料有作假情況,取消入學資格。

    四、選拔方式

    1.資格審查:我校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並報教育部考試中心核實。

    2.面試形式和時間:視情況可進行網路遠端面試,具體時間以面試通知為准。

    五、錄取原則

    我校將根據申請人的“學測成績”、個人相關證明材料和麵試等綜合情況,擇優錄取。經學校確認錄取名单後,報送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辦公室審核,審核合格後辦理相關錄取手續。

    六、報到註冊

    新生入學註冊時,應按照規定繳納學費和雜費,收費標準與西北政法大學普通本科生標準一致,其他未盡事宜以《西北政法大學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為准。

    七、監督機制

    1.在學校本科招生工作組領導下,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取。

    2.學校紀檢監察機構對招生工作實施監督。監督舉報電話:+86-29-88182234。

    八、聯繫方式

    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

    通訊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558號

    郵編:710122

    聯繫人:徐老師、張老師

    諮詢電話:+86-29-88182275

    傳真電話:+86-29-88182277

    網址:www.nwupl.edu.cn

    電子郵箱:zsb2275@163.com。

    简章內容由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如教育部或聯招辦另頒新規定,本简章將參照相關要求做相應調整。

    返回頂部

    西北政法大學2019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19年1月12日


    西北政法大學位於世界歷史文化古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藝術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承擔著應用型複合型、涉外型和西部基層型全部3個類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任務和法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專案”,擁有西北地區第一個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準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構築絲綢之路法學理論研究創新高地和法治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陣地,大力拓展學生國際交流途徑,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準,與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70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在德國建立了學生海外實習基地。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普通高等學校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廳函〔2019〕6號)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简章。

    一、報名條件

    1.具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簡稱臺胞證)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

    2.參加當年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以下簡稱學測),且在語文、數學、英文考試科目中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二、招生專業及人數

    申請者可以在西北政法大學公佈的招生專業目錄中選擇四個專業作為志願,招生專業目錄詳見附件《西北政法大學2019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專業目錄》(附件1);招生人數視申請者的人數和水準確定。

    三、報名方式

    1.提交申請材料時間

    2019年5月15日前報送所有材料(郵寄快遞以寄出郵戳為准,電子郵件以發出時間為准)。

    2.提交申請材料目錄

    ①《西北政法大學2019年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表》(附件2);

    ②臺灣居民身份證明影印本;

    ③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即臺胞證)影印本;

    ④臺灣地區當年度“學測”成績單影印本(須中學蓋章);

    ⑤就讀中學校長出具的書面推薦信(若無可不提供)

    ⑥其他能夠體現申請者能力水準的相關材料影印本。

    3.提交申請材料辦法

    按照申請材料目錄順序裝訂後,郵寄至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郵件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558號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郵編:710122,聯繫電話:+86-29-88182275,請在郵寄封面注明“臺灣高中畢業生入學申請”。

    同時將申請材料按順序掃描整理成一個電子文本(word格式或pdf格式均可),以“姓名+就讀中學”為檔案名,以“臺灣高中畢業生入學申請”為郵件主題,發送至郵箱:zsb2275@163.com。

    收到申請材料後,我校將回復郵件確認。

    四、選拔方式

    我校將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依據學測考試科目的分科成績及相應標級並結合申請材料擇優錄取。

    五、錄取及報到註冊

    經教育部考試中心對預錄取考生進行“學測”成績核對後,西北政法大學將預錄取考生名单報送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辦公室審核,審核合格後辦理相關錄取手續。

    新生入學註冊時,應按照規定繳納學費和雜費,收費標準與西北政法大學普通本科生標準一致,其他未盡事宜以《西北政法大學2019年本科招生章程》為准。

    六、監督機制

    1.在學校本科招生工作組領導下,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取。

    2.學校監察室全程參與,進行監督。監督舉報電話:+86-29-88182896。

    七、聯繫方式

    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

    通訊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558號

    郵編:710122

    聯繫人:徐老師、張老師

    諮詢電話:+86-29-88182275

    傳真電話:+86-29-88182277

    網址:www.nwupl.edu.cn

    電子郵箱:zsb2275@163.com。

    简章內容由西北政法大學招生就業處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如教育部或聯招辦另頒新規定,本简章將參照相關要求做相應調整。



22 27/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西北政法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是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是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法学高等教育“立格联盟”和西安高水平有特色高校“长安联盟”的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成建制调入,组建西安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建校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形成了“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铸就了“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凝练了“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培养了16万余名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校现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8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有入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工程项目5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30余人。学校积极推行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制度,受到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委的高度评价。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700余人。新闻学、哲学、侦查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英语、新闻学、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社会学等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行政法学》《侦查措施》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刑法学》《国际私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9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承担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建有7个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起高水平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

  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2014年获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7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为B+;哲学为C,西北地区排名第四。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为“B+”。2018年学校获批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法学学科获批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人权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建国家级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现有“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北地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法治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研究中心”“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与退役军人事务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5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为陕西省教育系统2011协同创新中心。设有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等实体性研究机构,其中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入选“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入选全国“三十佳”人文社科学报和全国百强报刊。

  学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筑丝绸之路法学理论研究创新高地和法治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学校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平台,设有中国法学会“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中国—亚欧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中南亚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涉外法律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国家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成立陕西“一带一路”律师学院,举办长安与罗马“一带一路”法律文化对话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校大力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途径,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7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鼓励支持师生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学校确立了建设“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当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昂首阔步朝着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目标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西北政法大学
资料数据更新截止2022年4月8日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西北政法大学
外文名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简    称
西法大、NWUPL
创办时间
1937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政法
学校特色
五院四系
省部共建高校
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立格联盟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长安联盟
主管部门
陕西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杨宗科
本科专业
32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4个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7个
博士点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个
院系设置
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反恐法学院、公安学院、经济学院等
校    训
严谨、求实、文明、公正
校    歌
《西北政法大学校歌》
地    址
雁塔校区: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300号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558号
院校代码
10726
知名校友
葛洪义、牟新生、杨永华、田文昌、白冰、高俊良、贺小荣、吕滨、侯欣一、孙宪忠等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 严谨、求实、文明、公正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