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广东省广州市
广州体育学院(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广州体育学院2025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 2024 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2023年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2023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2022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广州体育学院2022年联合招收港澳台学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0日
广州体育学院 2025 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
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市中轴线上,创建于 1956 年, 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体育高校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 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是以体育学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大学。 目前在校学生 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1052 人,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为主, 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同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
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秉 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 ”的校训,坚持体育特色应用研究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助湾区体育发展 ”的办学特色。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服务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需 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在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运动训练、青少年体 育、体育产业、岭南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港澳 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力。
学校目前有 15 个教学机构、23 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 艺术学、文学、医学等 6 大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运 动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教师中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 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体育类专业委员会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 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国际和国家级裁判等。
学校在 60 余载的办学历史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人才培养、科 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的现代大学功能,培养了一大批各 类优秀人才,如世界冠军运动员 60 多名、政府高级管理人员 60 多名、大学校长 30 多名,以及一大批高级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高水平科研人员、成功企业 家和其他行业精英。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游泳世界冠军、第一个跳 水世界冠军均出自本校。广东省 50%的体育本科生和 70%的体育研究生均为本校 培养。
在未来发展中,广州体育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 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建设“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体育大学 ”为目标,弘扬岭南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和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 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创造新的辉煌贡献广体力量,为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而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二、招生专业简介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 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是学校建校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 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 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 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相关行业胜任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课外体 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 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 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体操、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专业特色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
(二)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融合的跨学 科专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 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运 动防护师和运动治疗师。
本专业分运动损伤康复和儿童康复两个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主要学习计 算机、外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功 能评定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物理治疗、骨骼肌肉康复学、 针灸推拿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儿童康复方向则另增设特殊教育概论、行为矫正技术、适应体育评估、适应体育等课程。
本专业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健康休闲俱乐部、运动康复机构、养老 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运动队等部门从 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儿童康复方向学生主 要在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院、儿童医院康复科等工作。
(三)舞蹈表演专业(国际标准舞)
该专业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 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开设体育舞蹈项目,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以开发学生创造 性思维为首任,系统传授掌握运动舞蹈的技术体系、动作语言、编舞技法和 专项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体育舞蹈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 该专业方向以体育舞蹈为主干课程,兼顾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等表演教学、 创作研究,以及艺术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培养能面向时尚机构、群 众文化机构、体育健身机构、艺术团体、大众传媒、企业公司、大中小学等 从事表演、创编、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应用艺术人才。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舞蹈项目着力培养世界级体育舞蹈选手和高素质体育 舞蹈项目专业师资力量,为广东及全国其他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体育舞蹈人 才 。体育舞蹈学生代表 中 国参加亚洲室 内运动会 、英 国(黑池 、UK 、 International)比赛获得十多枚金牌,多次被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 中 国体育舞蹈杰出贡献奖 ”“ 中国体育舞蹈贡献奖单位 ”“全国体育舞蹈先进 单位 ”和“全国体育舞蹈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学校6名师生代表中国参加 第16届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获得4枚金牌。
(四)表演专业(时尚表演)
该专业属艺术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实行学 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方向原名“舞蹈学(模特) ”,着力培养时尚美学与美丽经济专业 人才自2002年开始招生,共有26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斩获佳绩,其中40 余人次摘得冠军头衔。
“表演(时尚表演) ”以表演学为依托,以时尚表演为方向,以时尚公关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公关能力, 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艺术团体、企业公司、大众 传媒等从事时尚表演、编导、教学、经纪、管理和艺术公关的复合型应用人 才。
该专业方向设置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发展简史、人体运动科学、 表演基础训练、影视镜头表演、形体训练、舞蹈训练、时尚表演策划、时尚表 演编导、时尚传媒管理、时尚公关策划、模特经纪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公共 关系学、公关礼仪、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并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与实践,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表演专业(武术表演)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艺术学学士学位。该专业 的教学突出适应市场、针对表演、强调实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 戏剧、武术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兼具武术表演的创意、设计、 实践能力,以及对武术表演技术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在动作 类影视、舞台演艺、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领域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 导、教学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设置有台词基础、形体基础、武术表演设计与创编、动作影视作品赏析、 声乐发声技巧、武艺编导理论与实践、影视动作特技训练、戏曲武生、综合格 斗基础训练和武剧表演等课程。
(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粤语)修业年限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 艺术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播音主持、体育比赛 现场解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类媒体从事播音 主持、赛事解说,或在其他领域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 括: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 采访、广播电视评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艺术、普 通话(粤语)语音、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编辑、影视配音与文艺作品演播、体育媒体通论等。
三、招生计划
我校 2025 年拟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 5 名,招生专业为本简章中“招生 专业简介 ”所列专业。
四、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 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 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 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1 日至 31 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 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 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 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 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 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 高校招生简章,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 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 6 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 6 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
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 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 2025 年 4 月 1 日至 5 月 14 日。
(一)审核阶段
学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 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学校可要 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学校 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要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 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 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 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学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
考生须参加我校 2025 年 3 月至 4 月组织的专业术科面试,具体形式和时间
另行通知。体育类专业术科考试参照《广东省 2025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体 育类专业省统考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艺术类专业术 科考试参考我校 2023 年艺术类校考各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六、录取
(一)我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据学测考试科目的分科成绩及相应标 准,按照术科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二)考生须于 5 月 15 日至 19 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 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三)公示无异议的拟录取名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 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联招办 ”统一办理入学录取 手续,向学校寄发录取名册。
七、学费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 5710 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标 准为10000 元/生•学年。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为 750-1500 元/生•学年。如2025 年广东省政府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 1268 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 楼 201 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 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 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2024 年 12 月 8 日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9日
广州体育学院 2024 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 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创造 者戚烈云、一代宗师“铁臂鸳鸯手”黄啸侠等奠定了学校的深厚底蕴,成就了学 校在中国体育版图中独特地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体立校、 学科强校、特色兴校,坚持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秉持“德厚学博、文精 武杰”的校训,践行“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广体精神, 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助湾区体育发 展”的办学特色,彰显运动健康和岭南体育优势,奋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 特色鲜明的体育大学。
学校现有 6 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 设有 20 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 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新闻学、康复治疗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校拥有 3 个广东 省重点学科,其中体育学一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舞蹈表演为广东省优 势重点学科,新闻学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体育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 名中逐年上升, 自 2021 年起进入全国前 11%—13%行列。
学校现有在校生 8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300 余人,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 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 人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650 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190 余人。学校与上海体 育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拥有兼职博导 15 名,20 余名教师在香港、澳门高校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育了 10 个省高校 科研创新团队和 9 个省级教学团队,涌现出一批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务院特 殊津贴专家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国家体 育总局决策咨询专家等优秀人才,有效地支撑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拥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等 4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 10 个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9 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 2 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2 个,省级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12 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9 个。
学校已成为华南地区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助力奥运争光的 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龙头”、岭南体育文化弘扬与创 新的“ 引擎” 以及内地辐射港澳和东南亚的“支点”,在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 国、健康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招生对象要求
( 一)考生必须按照联招办规定参加联招报名,符合 2024 年全国联招报名条件。报名条件及要求请参照《202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 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网址:https://eea.gd.gov.cn/)
( 二)考生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联合招生文化考试。
( 三)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广州体育学院组织的术科考 试。体育类专业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参照《广东省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 一考试体育类专业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执行,考 生在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绕杆定点投篮、排球隔网定向垫传球、乒乓球 左推右攻和游泳(分蛙、蝶、仰、自由泳 4 种泳式)、健美操成套动作、啦啦操 成套动作中选择 1 项考试;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依据《广州体育学院 2023 年艺 术类专业考试实施办法》进行考试。术科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三、报名时间、方式
( 一 )网上报名时间:3 月 1 日至 15 日。
( 二)报名确认时间:3 月 11 日至 31 日。
( 三)报名确认方式:采用网上报名确认和现场报名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其
中港澳台考生实行网上报名确认,华侨考生实行现场报名确认。 报名网址:http://www.eeagd.edu.cn
考生在网上报名后请务必与我校招生办联系确认术科考试事宜。
四、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
广州体育学院 2024 年华侨港澳台联招计划为 10 人,招生专业为下表中所列 专业。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体育类 |
040106 |
学前教育 |
040108 |
特殊教育 |
|
040201 |
体育教育 |
|
040203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040205 |
运动人体科学 |
|
040206 |
运动康复专业 |
|
040207 |
休闲体育 |
|
040210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
艺术类 |
130204 |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
130301 |
表演( 时尚表演、武术表演) |
|
其他类 |
020101 |
经济学 |
050301 |
新闻学 |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
120212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注:专业简介请见我校招生报考指南,最终招生计划以联招办公布为准。
五、录取原则
体育类和艺术类专业,术科专业考核成绩转化为百分制后,60 分为合格, 未进入术科考核合格名单的考生,不得填报我校志愿。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 根据联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六、费用
学费及住宿费见我校 2024 年本科招生章程。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020-38027717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 1268 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 楼 201 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 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 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1日
广州体育学院 2024 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
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 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创造 者戚烈云、一代宗师“铁臂鸳鸯手 ”黄啸侠等奠定了学校的深厚底蕴,成就了学 校在中国体育版图中独特地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体立校、 学科强校、特色兴校,坚持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秉持“德厚学博、文精 武杰 ”的校训,践行“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奉献 ”的广体精神, 立足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育南国体育人 才 ”的办学特色,彰显运动健康、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优势,奋力建设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体育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生 8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300 余人。学校现有 6 个学科门类: 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设有 20 个本科专业:经济学、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新闻学、 康复治疗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广播 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校拥有 3 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中体育学一级学 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舞蹈表演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新闻学为广东省特 色重点学科。体育学在“软科中国 ”最好学科排名中逐年上升, 自 2021 年起进 入全国前 11%—13%行列。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650 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 180 余人。学校与上海体育 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拥有兼职博导 15 名,20 余名教师在香港、澳门高校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育了 10 个省高校科 研创新团队和 9 个省级教学团队,涌现出一批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广东省特 支计划 ”教学名师和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专家等优秀人才,有效地支撑了学校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拥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4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 10 个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 个,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 2 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2 个,省级大学生 实践教学基地 12 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9 个。
建校 60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 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已成为华南地区体育高层次 人才培养的“摇篮 ”、科技助力奥运争光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 育发展的“龙头 ”、岭南体育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引擎 ”以及内地辐射港澳和东 南亚的“支点 ”,在服务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二、招生专业简介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 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是学校建校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 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 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 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相关行业胜任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课外体 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 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 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体操、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专业特色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
(二)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融合的跨学 科专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运 动防护师和运动治疗师。
本专业分运动损伤康复和儿童康复两个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主要学习计 算机、外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功 能评定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物理治疗、骨骼肌肉康复学、 针灸推拿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儿童康复方向则另增设特殊教育概论、行为矫 正技术、适应体育评估、适应体育等课程。
本专业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健康休闲俱乐部、运动康复机构、养老 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运动队等部门从 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儿童康复方向学生主 要在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院、儿童医院康复科等工作。
(三)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
该专业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 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开设体育舞蹈项目,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以开发学生创造 性思维为首任,系统传授掌握运动舞蹈的技术体系、动作语言、编舞技法和 专项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体育舞蹈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 该专业方向以体育舞蹈为主干课程,兼顾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等表演教学、 创作研究,以及艺术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培养能面向时尚机构、群 众文化机构、体育健身机构、艺术团体、大众传媒、企业公司、大中小学等 从事表演、创编、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应用艺术人才。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舞蹈项目着力培养世界级体育舞蹈选手和高素质体育 舞蹈项目专业师资力量,为广东及全国其他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体育舞蹈人 才 。体育舞蹈学生代表 中 国参加亚洲室 内运动会 、英 国(黑池 、UK 、 International)比赛获得十多枚金牌,多次被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 中 国体育舞蹈杰出贡献奖 ”“ 中国体育舞蹈贡献奖单位 ”“全国体育舞蹈先进 单位 ”和“全国体育舞蹈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6名师生代表中 国参加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获得4枚金牌。
(四)表演专业(时尚表演)
该专业属艺术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实行学 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方向原名“舞蹈学(模特) ”,着力培养时尚美学与美丽经济专业 人才自2002年开始招生,共有26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斩获佳绩,其中40 余人次摘得冠军头衔。
“表演(时尚表演) ”以表演学为依托,以时尚表演为方向,以时尚公 关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公关能力, 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艺术团体、企业公司、大众 传媒等从事时尚表演、编导、教学、经纪、管理和艺术公关的复合型应用人 才。
该专业方向设置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发展简史、人体运动科学、 表演基础训练、影视镜头表演、形体训练、舞蹈训练、时尚表演策划、时尚表 演编导、时尚传媒管理、时尚公关策划、模特经纪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公共 关系学、公关礼仪、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并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与实践,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表演专业(武术表演)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艺术学学士学位。该专业 的教学突出适应市场、针对表演、强调实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 戏剧、武术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兼具武术表演的创意、设计、 实践能力,以及对武术表演技术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在动作 类影视、舞台演艺、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领域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 导、教学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型人才。
设置有台词基础、形体基础、武术表演设计与创编、动作影视作品赏析、 声乐发声技巧、武艺编导理论与实践、影视动作特技训练、戏曲武生、综合格 斗基础训练和武剧表演等课程。
(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粤语)修业年限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 艺术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播音主持、体育比赛现场解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类媒体从事播音 主持、赛事解说,或在其他领域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 括: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 采访、广播电视评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艺术、普 通话(粤语)语音、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编辑、影视配音与文艺作品演播、体 育媒体通论等。
三、招生计划
我校 2024 年拟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 5 名,招生专业为本简章中 “招生 专业简介”所列专业。
四、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 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 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 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 2024 年 3 月 1 日至 31 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
高中毕业生系统 ( 网 址 : 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 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 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 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 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 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 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 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 6 个专业, 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
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 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 2024 年 4 月 1 日至 5 月 14 日。
(一)审核阶段
学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 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学校可要 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学校 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 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 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 已考 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学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
考生须参加我校 2024 年 4 月组织的专业术科面试,具体形式和时间另行通
知。体育类专业术科考试参照《广东省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 类专业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艺术类专业术科考 试参考我校 2023 年艺术类校考各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六、录取
(一)我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据学测考试科目的分科成绩及相应标 准,按照术科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二)考生须于 5 月 15 日至 19 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 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三)公示无异议的拟录取名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 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联招办 ”统一办理入学录取 手续,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七、学费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 5710 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标 准为10000 元/生•学年。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为 750-1500 元/生•学年。如2024 年广东省政府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 1268 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 楼 201 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 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 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2024 年 1 月 31 日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2月24日
一、招生对象要求
(一)考生必须按照联招办规定参加联招报名,符合2023年全国联招报名条件。报名条件及要求请参照《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网址:https://eea.gd.gov.cn/lhzs/content/post_4083208.html)
(二)考生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联合招生文化考试。
(三)报考我校体育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线下术科考试,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参照《广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执行,考生在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绕杆定点投篮、排球隔网定向垫传球、乒乓球左推右攻和游泳(分蛙、蝶、仰、自由泳4种泳式)中选择1项考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四)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于3月12日前报名参加我校艺术类专业术科校考,形式为线上实时录像考试,报名网址:http://gipe.gaokaobaoming.com/。具体详见我校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及考试实施办法。
二、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
我校2023年港澳台联招计划为5人,招收专业为下表中所列专业。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体育类 |
040106 |
学前教育 |
040201 |
体育教育 |
|
040203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040205 |
运动人体科学 |
|
040206 |
运动康复专业 |
|
040207 |
休闲体育 |
|
040210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
艺术类 |
130204 |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 |
130301 |
表演(时尚表演、武术表演) |
|
普通类 |
020101 |
经济学 |
050301 |
新闻学 |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
120212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注:专业简介请见我校招生报考指南,最终招生计划以联招办公布为准。
三、录取原则
体育类和艺术类专业,术科专业考核成绩转化为百分制后,60分为合格,未进入术科考核合格名单的考生,不得填报我校志愿。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根据联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费用
学费及住宿费见我校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68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楼201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3日
广州体育学院 2023 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
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 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2008 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9 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650 余人, 在校生 8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1300 余人。学校现有 6 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教 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设有 20 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新闻学、康复治疗 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戚烈云、 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落实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招生专业简介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 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是学校建校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 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 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 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相关行业胜任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课外体 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 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体操、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专业特色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
(二)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融合的跨学 科专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 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运 动防护师和运动治疗师。
本专业分运动损伤康复和儿童康复两个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主要学习计 算机、外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功 能评定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物理治疗、骨骼肌肉康复学、 针灸推拿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儿童康复方向则另增设特殊教育概论、行为矫 正技术、适应体育评估、适应体育等课程。
本专业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健康休闲俱乐部、运动康复机构、养老 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运动队等部门从 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儿童康复方向学生主 要在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院、儿童医院康复科等工作。
(三)舞蹈表演专业(运动舞蹈)
该专业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选考科目不限,学制四年,本科学历, 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开设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项目,以培养创 新性人才为目的,以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首任,系统传授掌握运动舞蹈的 技术体系、动作语言、编舞技法和专项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健美 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等项目教学训练和竞赛组织工作。该 专业方向以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为主干课程,兼顾街 舞、现代舞、爵士舞等表演教学、创作研究,以及艺术概论、电脑音乐制作 等课程,培养能面向时尚机构、群众文化机构、体育健身机构、艺术团体、 大众传媒、企业公司、大中小学等从事表演、创编、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应用艺术人才。
广州体育学院健美项目培养出世界冠军、国际健将近20名,国家级健将 近60名,是国内首支进入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的队伍。啦啦操队是国内 首支进入世界前三名的队伍,是引领国内啦啦操项目发展的排头兵。体育舞 蹈项目着力培养世界级体育舞蹈选手和高素质体育舞蹈项目专业师资力量,
为广东及全国其他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体育舞蹈人才;体育舞蹈学生代表中 国参加亚洲室内运动会、英国(黑池、UK、International)比赛获得14枚金 牌,多次被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 中国体育舞蹈杰出贡献奖 ”“ 中国体 育舞蹈贡献奖单位 ”“全国体育舞蹈先进单位 ”和“全国体育舞蹈先进个人 ” 等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6名师生代表中国参加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获得 4枚金牌。大众艺术体操代表队多次参加世界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全 国大众艺术体操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表演专业(时尚表演)
该专业属艺术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招生,选考科 目不限。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 学士学位。
该专业方向原名“舞蹈学(模特) ”, 自2002年开始招生,专业历经多年 发展,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共有26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斩获佳绩,其中 40余人次摘得冠军头衔,该专业着力培养时尚美学与美丽经济专业人才。
“表演(时尚表演) ”以表演学为依托,以时尚表演为方向,以时尚公 关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公关能力, 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艺术团体、企业公司、大众 传媒等从事时尚表演、编导、教学、经纪、管理和艺术公关的复合型应用人 才。
该专业方向设置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发展简史、人体运动科学、 表演基础训练、影视镜头表演、形体训练、舞蹈训练、时尚表演策划、时尚表 演编导、时尚传媒管理、时尚公关策划、模特经纪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公共 关系学、公关礼仪、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并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与实践,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表演专业(武术表演)
该专业修业年限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艺术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的 教学突出适应市场、针对表演、强调实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 戏剧、武术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兼具武术表演的创意、设计、 实践能力,以及对武术表演技术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在动作 类影视、舞台演艺、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领域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 导、教学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设置有台词基础、形体基础、武术表演设计与创编、动作影视作品赏析、 声乐发声技巧、武艺编导理论与实践、影视动作特技训练、戏曲武生、综合格 斗基础训练和武剧表演等课程。
(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粤语)修业年限4年,毕业可获得本科学历, 艺术学学士学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播音主持、体育比赛 现场解说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各类媒体从事播音 主持、赛事解说,或在其它领域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主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 括: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 采访、广播电视评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艺术、普 通话(粤语)语音、数字媒体技术、影视编辑、影视配音与文艺作品演播、体 育媒体通论等。
三、招生计划
我校 2023 年拟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 5 名,招生专业为本简章中 “招生 专业简介”所列专业。
四、报名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 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 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 2023 年 3 月 1 日至 31 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
高中毕业生系统 ( 网 址 : 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 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 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 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 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 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 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 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 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 6 个专业, 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
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四)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 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 2023 年 4 月 1 日至 5 月 14 日。
(一)审核阶段
学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 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学校可要 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学校 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 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 已考 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学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
考生须参加我校 2023 年 4 月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采
取线上实时录像考试形式。体育类专业术科考试参照《广东省 2023 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艺术类专业术科考试参考我校 2023 年艺术类考试招生简章及各艺术类专业考试 内容与评分标准。
六、录取
(一)我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据学测考试科目的分科成绩及相应标 准,按照术科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二)考生须于 5 月 15 日至 19 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 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
(三)公示无异议的拟录取名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 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联招办 ”统一办理入学录取 手续,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七、学费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 5710 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标 准为10000 元/生•学年。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为 750-1500 元/生•学年。如2023 年广东省政府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 1268 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 楼 201 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 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 为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2022 年 12 月 10 日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2年2月19日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拥有教授评审权和硕士授予权。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9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在编教职工550余人,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余人。学校现有6个学科门类: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设有19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新闻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康复治疗学。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招生专业简介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是学校建校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相关行业胜任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专业特色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
(二)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专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运动防护师和运动治疗师。
本专业分运动损伤康复和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两个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主要学习计算机、外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物理治疗、骨骼肌肉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方向则另增设电竞心理、电竞人体功效学等课程。
本专业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健康休闲俱乐部、运动康复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运动队等部门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电竞行业从事电竞损伤防护与康复、体能康复、心理咨询等方向工作。
(三)舞蹈表演专业(运动舞蹈)
舞蹈表演专业(运动舞蹈)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学校培养出健美操项目世界冠军、国际健将20余位,国家级健将60余位,是国内首次进入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的队伍;啦啦操项目曾获世界前三名。体育舞蹈项目着力培养世界级体育舞蹈选手和高素质体育舞蹈项目专业师资力量,为广东及全国其他兄弟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体育舞蹈人才。我校体育舞蹈学生代表中国参赛战绩辉煌,在亚洲室内运动会、英国(黑池、UK、International)中获14枚金牌,多次被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中国体育舞蹈杰出贡献奖”“中国体育舞蹈贡献奖单位”“全国体育舞蹈先进单位”和“全国体育舞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我校六名师生代表中国参加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勇夺4枚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大众艺术体操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世界大赛,成绩不俗。
本专业方向以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为主干课程,兼顾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等表演教学和创作研究,培养能面向时尚机构、群众文化机构、体育健身机构、艺术团体、大众传媒、企业公司、大中小学等从事表演、创编、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应用艺术人才。
(四)表演专业(时尚表演)
表演专业(时尚表演)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方向原名“舞蹈学(模特)”,自2002年正式招生至今已有二十年,共有26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取得佳绩,其中40余人次获得冠军。本专业以时尚公关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公关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艺术团体、企业公司、大众传媒等从事时尚表演、编导、教学、经纪、管理和艺术公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开设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发展简史、人体运动科学、表演基础训练、影视镜头表演、形体训练、舞蹈训练、时尚表演策划、时尚表演编导、时尚传媒管理、时尚公关策划、模特经纪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公共关系学、公关礼仪、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并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与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表演专业(武术表演)
表演专业(武术表演)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教学突出适应市场、针对表演、强调实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戏剧、武术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以及武术表演的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和对武术表演技术理论研究的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在动作类影视、舞台演艺、网络动漫游戏的动作设计、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领域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导、教学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本专业设置有台词基础、形体基础、武术表演设计与创编、动作影视作品赏析、网游动漫游戏制作概述、声乐发声技巧、武艺编导理论与实践、影视动作特技训练、戏曲武生、综合格斗基础训练和武剧表演等课程。
(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播音学为基础,以新闻学为方向,以体育节目主播为特色,培养能熟练运用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从事电视台、广播电台及网络等各类媒体的播音主持、体育赛事采访、报道和现场解说,或在相关部门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按照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括: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伦理与法规、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评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艺术和体育媒体通论等。
三、招生计划
我校2022年拟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5名,招生专业为本简章中“招生专业简介”所列专业。
四、报名和考试
(一)报名条件
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2.参加2022年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语文、数学A/B、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
(二)报名办法
符合条件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在广州体育学院本科招生网(https://gtzs.gzsport.edu.cn/)下载《广州体育学院2022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入学申请表》和《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填写完毕后将表格及相关附件扫描发送至邮箱105919981@qq.com(只受理电子邮件)。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
附件清单如下:
1.《广州体育学院2022年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入学申请表》签名扫描电子版;
2.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扫描电子版;
3.有效的台湾居民居住证件扫描电子版;
4.加盖学校公章的高中成绩单扫描电子版;
5.加盖学校公章的2022年度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考生成绩通知单”扫描电子版(学测成绩通知单要扫描完整);
6.《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扫描电子版;
7.毕业中学推荐信扫描电子版;
8.近期彩色免冠登记电子照片;
9.体现申请人自身情况的证书材料扫描件(仅限高中阶段)。
报名材料填写不符合要求、资料不全及逾期未发送者一律视作报名无效。
(三)术科考试
考生须参加我校2022年4月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采取线上实时录像考试形式。体育类专业术科考试参照《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执行;艺术类专业术科考试参考我校2022年艺术类考试招生简章及各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五、录取
(一)我校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据学测考试科目的分科成绩及相应标准,按照术科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二)我校将在广州体育学院本科招生网上公示拟录取名单,公示无异议的拟录取名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联招办”统一办理入学录取手续,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六、学费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571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标准为10000元/生•学年。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为 600-1500 元/生•学年。如2022年广东省政府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68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楼201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2年1月27日
一、学校概况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拥有教授评审权和硕士授予权。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9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在编教职工550余人,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余人。学校现有6个学科门类: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设有19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新闻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舞蹈表演、舞蹈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康复治疗学。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招生专业简介
(一)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体育教育是学校建校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运动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相关行业胜任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专业特色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
(二)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设立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专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运动防护师和运动治疗师。
本专业分运动损伤康复和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两个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主要学习计算机、外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因子治疗、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物理治疗、骨骼肌肉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传统康复方法学等;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方向则另增设电竞心理、电竞人体功效学等课程。
本专业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健康休闲俱乐部、运动康复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中心、运动队等部门从事运动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促进和体能康复等工作;电竞心理与运动康复方向学生主要在电竞行业从事电竞损伤防护与康复、体能康复、心理咨询等方向工作。
(三)舞蹈表演专业(运动舞蹈)
舞蹈表演专业(运动舞蹈)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学校培养出健美操项目世界冠军、国际健将20余位,国家级健将60余位,是国内首次进入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前八名的队伍;啦啦操项目曾获世界前三名。体育舞蹈项目着力培养世界级体育舞蹈选手和高素质体育舞蹈项目专业师资力量,为广东及全国其他兄弟院校培养了大批专业体育舞蹈人才。我校体育舞蹈学生代表中国参赛战绩辉煌,在亚洲室内运动会、英国(黑池、UK、International)中获14枚金牌,多次被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中国体育舞蹈杰出贡献奖”“中国体育舞蹈贡献奖单位”“全国体育舞蹈先进单位”和“全国体育舞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我校六名师生代表中国参加广州亚运会体育舞蹈比赛,勇夺4枚金牌,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大众艺术体操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世界大赛,成绩不俗。
本专业方向以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大众艺术体操为主干课程,兼顾街舞、现代舞、爵士舞等表演教学和创作研究,培养能面向时尚机构、群众文化机构、体育健身机构、艺术团体、大众传媒、企业公司、大中小学等从事表演、创编、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应用艺术人才。
(四)表演专业(时尚表演)
表演专业(时尚表演)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方向原名“舞蹈学(模特)”,自2002年正式招生至今已有二十年,共有26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比赛中取得佳绩,其中40余人次获得冠军。本专业以时尚公关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公关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艺术团体、企业公司、大众传媒等从事时尚表演、编导、教学、经纪、管理和艺术公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开设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发展简史、人体运动科学、表演基础训练、影视镜头表演、形体训练、舞蹈训练、时尚表演策划、时尚表演编导、时尚传媒管理、时尚公关策划、模特经纪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公共关系学、公关礼仪、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并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与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表演专业(武术表演)
表演专业(武术表演)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类,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的教学突出适应市场、针对表演、强调实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戏剧、武术表演与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以及武术表演的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和对武术表演技术理论研究的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够在动作类影视、舞台演艺、网游动漫游戏的动作设计、体育艺术教学等工作领域从事表演、动作创意、动作指导、教学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本专业设置有台词基础、形体基础、武术表演设计与创编、动作影视作品赏析、网游动漫游戏制作概述、声乐发声技巧、武艺编导理论与实践、影视动作特技训练、戏曲武生、综合格斗基础训练和武剧表演等课程。
(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普通话)按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本科学历,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播音学为基础,以新闻学为方向,以体育节目主播为特色,培养能熟练运用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从事电视台、广播电台及网络等各类媒体的播音主持、体育赛事采访、报道和现场解说,或在相关部门从事语言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按照主干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设置课程,主要课程包括: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伦理与法规、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评论、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艺术和体育媒体通论等。
三、招生计划
我校2022年港澳台联招计划为5人,招收专业为本简章中“招生专业简介”所列专业。
四、报考条件及要求
报考条件及要求请参照《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考生须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相关文化考试,并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术科考试。体育类专业术科考试参照《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科目和要求》中的专项基础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执行;艺术类专业术科考试参考我校2022年艺术类考试招生简章及各艺术类专业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五、报名及考试安排
(一)文化考试
1.报名时间:202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6日至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
2.报名入口: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以下简称报名系统),网址:http://www.eeagd.edu.cn/lzks/ 。
3.考试安排:时间为5月21日、22日,由省市联招办安排。
(二)术科考试
1.报名时间:2022年1月28日至2月15日
2.报名网址:https://www.gaokaobaoming.com/Bm/568005/Login
3.考试安排:时间为2022年3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采取线上实时录像考试,由广州体育学院安排。
4.术科考试费:依据广东省物价局、财政厅粤价函〔2010〕79号文件规定,广东省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术科考试费省内考点200元/人。
六、学费
体育教育、运动康复专业学费标准为571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标准为10000元/生•学年。住宿费视不同住宿标准为 600-1500 元/生•学年。如2022年广东省政府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8024685
网 址:http://gtzs.gzsport.edu.cn/
电子邮箱:105919981@qq.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68号广州体育学院行政综合楼201室
邮政邮编:510500
本招生简章的内容与上级文件如有不符之处,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的信息为准。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
资料来源: 广州体育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6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和单项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殊教育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学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学立项数,均名列全国体育院校第二名。近年来,学校在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竞技项目上形成特色优势,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学校在省政府倡导下牵头粤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学、体育机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并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为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出新贡献。学校开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承办2010广州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高校一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学校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受国家委派出国援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4万多人,其中世界冠军60多人(奥运会冠军7人)、政府高级管理人员60多人(大学校长30多人)。广东省50%的体育本科生和70%的体育研究生为本校培养。
办学以来,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校优秀学子并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容国团先锋连等9个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国、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教师“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连续获得三届“感动南粤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的高校。
在未来发展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建设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弘扬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广州体育学院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6月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