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Shenzhen University

center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高校。


    年 - 2021年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深圳大学2025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深圳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深圳大學2025年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简章

    深圳大學2025年自主招收香港學生简章

    深圳大學202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简章

    深圳大學2025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深圳大学2024年通过全国联招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深圳大學2024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学2025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8月5日


    (《深圳大学2025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预计2025年3月底公布,本目录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序号

    拟攻读学位

    学院
    代码

    学院
    名称

    专业
    代码

    专业
    名称

    学习
    方式

    初试科目代码

    初试科目名称

    1

    硕士

    102

    政府管理学院

    125200

    公共管理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2

    硕士

    107

    管理学院

    125100

    工商管理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5100

    金融

    非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5800

    数字经济

    非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125300

    会计

    非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

    硕士

    116

    心理学院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1

    教育管理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0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

    非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1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2

    硕士

    175

    医院管理研究院

    125100

    工商管理

    非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3

    硕士

    101

    材料学院

    085601

    材料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4

    硕士

    102

    政府管理学院

    035200

    社会工作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5

    硕士

    103

    传播学院

    055200

    新闻与传播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6

    硕士

    10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7

    硕士

    10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8

    硕士

    10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5403

    集成电路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9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25200

    应用统计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0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1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85701

    环境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2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86001

    生物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23

    硕士

    10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085406

    控制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4

    硕士

    10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085501

    机械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5

    硕士

    10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085509

    智能制造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6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5100

    建筑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27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5300

    城乡规划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28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5410

    人工智能(城市)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29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5704

    测绘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30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6200

    风景园林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1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5200

    应用统计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32

    硕士

    115

    人文学院

    045300

    国际中文教育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3

    硕士

    116

    心理学院

    045400

    应用心理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4

    硕士

    117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086001

    生物技术与工程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5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6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7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15

    小学教育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8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5118

    学前教育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39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85410

    人工智能(教育)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0

    硕士

    119

    数学科学学院

    025200

    应用统计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1

    硕士

    12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085901

    土木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2

    硕士

    12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086100

    交通运输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3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35500

    国际事务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44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5100

    翻译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45

    硕士

    124

    医学部

    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6

    硕士

    124

    医学部

    085410

    人工智能(医疗)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47

    硕士

    124

    医学部

    105300

    公共卫生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48

    硕士

    124

    医学部

    105400

    护理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49

    硕士

    124

    医学部

    105500

    药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50

    硕士

    125

    艺术学部

    135700

    设计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51

    硕士

    127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2

    硕士

    167

    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085404

    计算机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3

    硕士

    101

    材料学院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4

    硕士

    102

    政府管理学院

    030200

    政治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55

    硕士

    102

    政府管理学院

    120400

    公共管理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56

    硕士

    103

    传播学院

    050300

    新闻传播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57

    硕士

    10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8

    硕士

    104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59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70100

    数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0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70200

    物理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1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70300

    化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62

    硕士

    106

    高等研究院

    071000

    生物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63

    硕士

    107

    管理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4

    硕士

    107

    管理学院

    120200

    工商管理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5

    硕士

    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70300

    化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66

    硕士

    10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7

    硕士

    10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8

    硕士

    110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69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1300

    建筑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0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3300

    城乡规划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1

    硕士

    11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71Z1

    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72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73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74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027000

    统计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75

    硕士

    112

    经济学院

    120201

    会计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76

    硕士

    1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7

    硕士

    115

    人文学院

    010100

    哲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8

    硕士

    115

    人文学院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79

    硕士

    116

    心理学院

    040200

    心理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0

    硕士

    117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071000

    生物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1

    硕士

    117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071300

    生态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2

    硕士

    118

    教育学部

    040100

    教育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3

    硕士

    119

    数学科学学院

    070100

    数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84

    硕士

    119

    数学科学学院

    071400

    统计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85

    硕士

    12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081400

    土木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86

    硕士

    12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87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8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89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0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1

    硕士

    122

    外国语学院

    0502Z1

    国别和区域研究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2

    硕士

    123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080300

    光学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93

    硕士

    123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94

    硕士

    124

    医学部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95

    硕士

    124

    医学部

    100100

    基础医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6

    硕士

    124

    医学部

    100200

    临床医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7

    硕士

    124

    医学部

    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医)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8

    硕士

    125

    艺术学部

    130100

    艺术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99

    硕士

    125

    艺术学部

    140300

    设计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00

    硕士

    127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080300

    光学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1

    硕士

    128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020100

    理论经济学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2

    硕士

    167

    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3

    硕士

    167

    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

    140500

    智能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4

    硕士

    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5602

    化学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5

    硕士

    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5701

    环境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6

    硕士

    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95500

    食品与营养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7

    硕士

    108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3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Z002

    综合能力(二)

    108

    硕士

    105

    法学院

    035101

    法律(非法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09

    硕士

    105

    法学院

    035102

    法律(法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110

    硕士

    105

    法学院

    030100

    法学

    全日制

    Z001

    综合能力(一)

    备注:教育部统一命制两门初试综合能力科目全国统考试题,即综合能力(一)(科目代码Z001)、综合能力(二)(科目代码Z002)科目。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四选一的选择题)。其中,“综合能力(一)”设置中华文化、英语运用和逻辑推理3个模块,“综合能力(二)”设置中华文化、英语运用和数学基础3个模块。考试成绩采取“立体呈现”方式,既呈现该科目的总成绩,也分项呈现该科目各模块的单项成绩。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9日


    为适应学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考试制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4〕1号)、《2019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教学厅〔2018〕12号)等文件要求,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

    一、报考资格

    (一)考生所持身份证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港澳地区申请人持①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

    2.台湾地区申请人持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

    (二)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

    (三)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四)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五)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还需满足《深圳大学2024年非全日制硕士(双证)招生信息》规定的报考条件。

    招生专业、招生类别和学制

    招生专业详见《深圳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专业目录》(附件1)。

    我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学制与内地学生相同。硕士生学制为3年(翻译2年),博士生学制为3-4年。

    三、报考点

    教育部委托下列报考点负责港澳台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报名和联络考生等工作:

    (一)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秦彦超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945819,图文传真:(010)68945112

    (二)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联系人:黄建业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邮政编码:200092

    电话:(021)65982683,图文传真:(021)65988292

    (三)广州: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联系人:陈瑶

    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69号,邮政编码:510631

    电话:(020)38627813,图文传真:(020)38627826

    (四)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系人:李丹华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83号联合出版大厦14楼1404室

    电话:(00852)28936355,图文传真:(00852)28345519

    (五)澳门: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联系人:邝子欣

    地址:澳门约翰四世大马路7-9号一楼

    电话:(00853)28555533,图文传真:(00853)28355427

    四、招生办法及程序

    (一)报名

    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网上(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缴费。

    网上报名的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联系电话:010-82199588。网上(现场)确认工作由报考点负责组织进行。

    1.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4月1日至4月7日,全天24小时接受网上报名(其中4月1日-3日同时开展网上咨询)。

    (2)考生应在规定报名时间登录“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网址为http://www.gatzs.com.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报考点以及深圳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上传电子照片。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按报考点要求对报名信息进行网上(现场)确认,具体时间由各报考点自行确认和公布,逾期不再补办。

    (2)考生网上(现场)确认时应按规定提交本人网上报名编号、有效身份证件、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可于录取前补交,但须提交应届在读证明原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考生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和电子照片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按报考点要求缴纳报考费。

    (5)报考点打印《考生报名信息确认表》,考生签字确认后交报考点留存。

    (6)考生应按报考点要求提交相关报名材料副本。

    我校和报考点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得准予其考试。

    3.打印准考证:时间为2024年5月1日-5月12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考试科目

    教育部统一命制两门初试综合能力科目全国统考试题,即综合能力(一)(科目代码Z001)、综合能力(二)(科目代码 Z002)科目。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四选一的选择题)。 其中,“综合能力(一)” 设置中华文化、英语运用和逻辑推理 3 个模块,“综合能力(二)”设置中华文化、英语运用和数学基础 3 个 模块。

    我校采用以上统考科目:Z001综合能力(一)或Z002综合能力(二)。试卷满分为 150 分,作答时间为180 分钟。

    具体各专业的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三)初试

    1.考试方式分为笔试方式和机考方式(两种考试方式使用同一套考试题目)。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报考点,并结合报考点支持的考试方式和考位情况选择考试方式。

    2.初试时间:2024年5月12日上午8:45--12:00。

    3.初试地点:根据报考点安排。

    具体要求见各报考点公告,请考生及时关注。

    (四)复试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等,是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时间及形式由招生学院(部)确定并另行通知。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身份信息、学历(学位)证书或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报名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推荐信由考生在复试时直接递交招生学院(部)。博士研究生招生具体按照招生学院所制定的招生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1.复试时间:以招生专业所在单位通知为准。

    2.复试地点:以复试通知书为准。

    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必须在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录取

    我校根据考生的报名资料、初试和复试成绩、体检结果等,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录取标准原则上与内地(祖国大陆)考生相同。

    新生应于2024年9月报到入学,具体时间在入学须知中注明。新生报到时,我校将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

    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书面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五、学费及奖助学金

    (一)学费

    根据国家政策,港澳台硕士生、博士生学费标准与内地学生相同。

    (二)住宿费

    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住宿费以学校相关政策为准。

    (三)奖助学金

    我校提供港澳台研究生奖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评选细则以国家及学校相关奖助政策为准。具体内容如有调整,以学校更新通知为准。

    六、学位授予

    课程学习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经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获相应的学位证书。

    七、违规处理

    对在报名、初试、复试、录取中有违规或作弊行为的考生,有关部门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学籍,甚至取消学历和学位。

    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备注:

    以上各条款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内地(祖国大陆)当年招收研究生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执行。

    深圳大学代码:10590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755)26536177,传真:(0755)26071042。

    Email:szuyz@szu.edu.cn

    网址:https://yz.szu.edu.cn/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元楼435室

    邮政编码:518060

    附件【附件1.深圳大学2024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专业目录.xlsx

    附件【附件2.深圳大学2024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专家推荐书.doc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學2025年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一、學校概況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內地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在校生44554人,其中本科生28792人、碩士研究生14465人、博士研究生849人、留學生448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教職工4198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99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03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104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7個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3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省級一流學科17個;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2個。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等19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遍佈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生交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並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和層次。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而努力奮鬥!

    二、報名資格

    (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擁護“一國兩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二)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非永久性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並參加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考生所持證件須在有效期之內。

    三、報名方式及時間

    報名分為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

    (一)網上報名:考生于2024年12月1日至31日期間登錄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報名時考生須按照要求輸入报考基本信息(考生資料、監護人、就讀學校、报考志願等),上傳電子照片、相關身份證件,填寫獲獎經歷、個人經歷及學習證明材料等內容。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須填報志願,每位考生按自己的報讀意願順序可填報4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報4個專業志願。考生可在2025年5月14日前修改志願,逾期不得修改。

    (二)查看報名審核結果:考生於2025年1月10日前登錄報名系統查看報名審核結果。審核未通過的考生,應於2025年1月16日前按照系統提示更正有關信息,再次提交審核,並於2025年1月23日前查詢審核結果。

    (三)繳費:所有審核通過的考生須於2025年1月31日前向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繳付報名費用港幣460元,並上傳繳費憑證到報名系統(繳費方式見報名系統公告)。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將於2025年2月14日前通過系統公佈繳費及報名確認結果。

    (四)上傳學習概覽及校長推薦計劃表格及相關文件:考生應於2025年6月14日前上傳學生學習概覽至報名系統,以供高校招生時參考。校長推薦計劃表格及相關文件,由考生所在中學於2025年6月14日前上傳至網上報名系統,逾期不予受理。

    四、招生計劃及專業

    深圳大學2025年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的招生計劃為25名(最終錄取人數可視生源情況適當增加),招生專業如下:

    序號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專業類別

    學制

    備註

    1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

    2

    傳播學院

    廣告學

    文理兼類

    4


    3

    新聞學

    文理兼類

    4


    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5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類

    4


    6

    法學院

    法學

    文理兼類

    4


    7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文理兼類

    4


    8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9

    環境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0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4


    11

    自動化

    理工類

    4


    12

    计算机與軟件學院

    计算机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13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
    (智慧城市)

    理工類

    4


    14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5

    教育技術學
    (智能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6

    經濟學院

    金融學

    文理兼類

    4


    17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文理兼類

    4


    18

    心理學院

    心理學

    文理兼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9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國際工程創新班)

    理工類

    4


    20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理兼類

    4


    21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22

    物理學

    理工類

    4


    23

    醫學部

    臨床醫學

    理工類

    5

    不招色盲、色弱

    24

    生物醫學工程

    理工類

    4


    25

    藥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26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文理兼類

    4


    27

    社會學

    文理兼類

    4


    28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注:2025年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最終招生專業以網上報名系統公佈為准。

    五、錄取原則

    我校將根據考生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參考考生中學期間學習經歷、社會實踐等情況,並依據向社會公佈的招生章程進行擇優錄取。

    (一)最低錄取標準:

    1.除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外,最低錄取標準為“3、3、2、A”,即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達到第3級及以上,數學科達到第2級以上,公民科達標;

    2.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公民科達標,其餘三門核心科目的分數之和須為8分(含)以上,且任何一門科目的分數不得低於2分(含)。

    (二)依據考生志願,按考生三門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的總分(每*號計算1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擇優錄取。如考生三門核心科目的分數之和相同時,按考生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為: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如考生三門核心科目的單科分數都相同時,有「校長推薦計劃」的考生優先錄取。

    六、入學與體檢

    (一)新生持加蓋深圳大學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準,報到時備《高中畢業證書》正本供現場查驗。

    (二)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不受限專業。

    (三)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四)被我校錄取的香港學生入學註冊時,應按照學校規定繳納學費和雜費,收費標準和內地同校同專業學生相同。

    七、學歷學位

    畢(結)業頒證:對取得深圳大學學籍的學生,在規定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結)業要求者,頒發深圳大學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相應學位證書。退學學生,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八、學費與住宿費(幣種:人民幣)

    (一)學費(不含書費):按學分制收費,由課程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組成,每學期學生繳納學分學費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課程學分學費的標準為每學分100元)。

    深圳大學202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學費標準一覽表

    元/學期

    專業類別

    所屬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學制

    專業學費

    課程學分學費

    普通文科類專業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4

    1092

    課程學分學費每學分100元,每學期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

    傳播學院

    廣告學、新聞學

    4

    1092

    經濟學院

    金融學

    4

    1092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4

    1092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4

    1092

    文科法學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4

    1067

    法學院

    法學

    4

    1067

    政府管理學院

    社會學

    4

    1067

    理工外語體育類專業

    外國語學院

    英語

    4

    1465

    理工外語體育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教育技術學(智能教育)

    4

    1402

    普通理工科類專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智慧城市)

    4

    1365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4

    1365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4

    1365

    醫學部

    生物醫學工程

    4

    1365

    高水平建設學科理工類專業

    心理學院

    心理學

    4

    1714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

    171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4

    1714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1714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4

    1714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4

    1714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4

    1714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4

    1714

    醫學類專業

    醫學部

    藥學

    4

    1665

    醫學部

    臨床醫學

    5

    1665

    (二)住宿費:800-1500元/學年。

    以上收費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生的其他費用均以深圳市物價部門最新核定批准數為准。

    九、其他

    (一)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進行管理。

    (二)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助學措施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我校相關規定執行。

    (三)如教育部、聯招辦關於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政策有所調整,我校將進行相應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十、錄取信息

    (一)可以從聯招辦開設的查詢電話、相關網站查詢。

    (二)從深圳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zs.szu.edu.cn)查詢。

    (三)由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寄發正式錄取通知書(以此為準)。

    十一、諮詢、聯繫方式

    單位:深圳大學

    電話:0086-755-26536235(工作日)

    電子郵箱:zsb@szu.edu.cn

    傳真:0086-755-26534482

    學校主頁: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網主頁:http://zs.szu.edu.cn

    單位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粵海校區,郵政編碼:518060),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66號(麗湖校區,郵政編碼:518055)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學2025年自主招收香港學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一、學校簡介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内地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6814人,其中本科生29416人、碩士研究生15649人、博士研究生1169人、留學生580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教職工4316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18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16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104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農學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7個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3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省級一流學科17個;有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4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2個。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經濟學與商學等20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遍佈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生交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並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和層次。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而努力奮鬥!

    二、报考條件

    (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品行端正,擁護“一國兩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二)在香港本地中學(含就讀內地HKDSE與考學校的香港課程體系學生)完成三年高中階段學習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三)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證件須在有效期之內。

    (四)品學兼優、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中五年級排名前30%者)。

    三、招生專業

    序號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專業類別

    學制

    備註

    1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

    2

    傳播學院

    廣告學

    文理兼類

    4


    3

    新聞學

    文理兼類

    4


    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5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類

    4


    6

    法學院

    法學

    文理兼類

    4


    7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文理兼類

    4


    8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9

    環境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0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4


    11

    自動化

    理工類

    4


    12

    计算机與軟件學院

    计算机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13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
    (智慧城市)

    理工類

    4


    14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5

    教育技術學
    (智能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6

    經濟學院

    金融學

    文理兼類

    4


    17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文理兼類

    4


    18

    心理學院

    心理學

    文理兼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9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國際工程創新班)

    理工類

    4


    20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理兼類

    4


    21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22

    物理學

    理工類

    4


    23

    醫學部

    臨床醫學

    理工類

    5

    不招色盲、色弱

    24

    生物醫學工程

    理工類

    4


    25

    藥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26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文理兼類

    4


    27

    社會學

    文理兼類

    4


    28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四、招生計劃

    深圳大學2025年自主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視申請和考核情況而定。

    五、申請時間

    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六、申請、考核辦法和相關事項

    (一)申請報名

    1.報名時間及報名方式

    申請者須在2024年12月31日24時前(屆時系統將會關閉),登錄報名系統(https://zsb.szu.edu.cn/)進行報名(建議使用電腦操作)。註冊用戶名須為考生個人電子郵箱,請按照系統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及志願信息後(注意一旦提交志願將無法修改上述信息),下載並列印系統生成的《深圳大学2025年自主招收香港学生入学申请表》,考生本人手寫簽字後須加蓋中學公章,將申請表掃描為彩色PDF文檔上傳回系統,考生完成申請表上傳后即視為報名成功。

    2.相關材料

    (1)个人免冠電子照片(照片用於學籍註冊,不得PS,不得遮擋眉毛耳朵等面部位置,须為清晰的JPG格式文件);

    (2)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正反面、彩色扫描JPG格式文件);

    (3)中四、中五學年學習成績單(須加蓋學校公章、彩色掃描PDF文檔);

    (4)考生所在中學負責人推薦意見(非必須、彩色掃描PDF文檔);

    (5)體現考生個人情況的其他材料(彩色掃描PDF文檔)。

    備註:1.所有報名材料通過系統上傳,不需要邮寄纸质版本;2.申請者提供的所有材料須真實有效,如有不實,所產生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負責。

    (二)資格初審

    我校將組織專家對報名成功的香港學生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初審合格名单將在我校本科招生網(http://zs.szu.edu.cn)進行公示。

    (三)考核

    我校將組織考官對初審合格者進行面試,面試時間初定於2025年3月上旬,具體時間及面試安排請留意電子郵件。

    七、錄取原則

    (一)根據考生报考志願、面試情況、高中階段學習情況和學生綜合表現,擇優錄取,擬錄取結果將在我校本科招生網進行不少於5個工作日的公示。

    (二)公示結束後,我校將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聯繫擬錄取考生,擬錄取的考生須確認是否入讀我校。

    (三)我校將確認入讀的擬录取名单報送上級部門審核,審核通過後辦理相關錄取手續,預計於2025年8月初寄發正式錄取通知書。

    八、相關要求

    (一)畢(結)業頒證:對取得深圳大學學籍的學生,在規定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結)業要求者,頒發深圳大學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相應學位證書。退學學生,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二)新生持加蓋深圳大學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準,報到時備《高中畢業證書》正本供現場查驗。

    (三)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專業。

    (四)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五)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進行管理。

    (六)學生與內地學生執行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按規定參加學校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享受同等待遇。

    九、其他

    (一)學費(不含書費):按學分制收費,由課程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組成,每學期學生繳納學分學費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課程學分學費的標準為每學分100元)。

    深圳大學202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學費標準一覽表

    元/學期

    專業類別

    所屬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學制

    專業學費

    課程學分學費

    普通文科類專業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4

    1092

    課程學分學費每學分100元,每學期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

    傳播學院

    廣告學、新聞學

    4

    1092

    經濟學院

    金融學

    4

    1092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4

    1092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4

    1092

    文科法學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4

    1067

    法學院

    法學

    4

    1067

    政府管理學院

    社會學

    4

    1067

    理工外語體育類專業

    外國語學院

    英語

    4

    1465

    理工外語體育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教育技術學(智能教育)(師範)

    4

    1402

    普通理工科類專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智慧城市)

    4

    1365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4

    1365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4

    1365

    醫學部

    生物醫學工程

    4

    1365

    高水平建設學科理工類專業

    心理學院

    心理學

    4

    1714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

    171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4

    1714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1714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國際工程創新班)

    4

    1714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4

    1714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4

    1714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4

    1714

    醫學類專業

    醫學部

    藥學

    4

    1665

    醫學部

    臨床醫學

    5

    1665

    (二)住宿費:人民幣800—1500元/學年。

    以上收費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生的其他費用均以深圳市物價部门最新核定批准數為准。

    (三)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助學措施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我校相關規定執行。

    (四)如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關於港澳自主招生政策有所調整,我校將進行相應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十、查詢方式

    單位:深圳大學

    電話:0086-755-26536235(工作日)

    電子郵箱:zsb@szu.edu.cn

    傳真:0086-755-26534482

    學校主頁: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網主頁:http://zs.szu.edu.cn

    單位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粵海校區,郵政編碼:518060),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66號(麗湖校區,郵政編碼:518055)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學202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4日


    一、學校簡介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內地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在校生44554人,其中本科生28792人、碩士研究生14465人、博士研究生849人、留學生448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教職工4198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99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03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104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7個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3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省級一流學科17個;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2個。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等19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遍佈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生交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並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和層次。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而努力奮鬥!

    二、保送條件

    (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二)由所屬的澳門中學推薦,符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規定的保送生資格,學歷檔案材料真實齊全。

    三、招生專業

    序號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專業類別

    學制

    備註

    1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

    2

    傳播學院

    廣告學

    文理兼類

    4


    3

    新聞學

    文理兼類

    4


    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5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類

    4


    6

    法學院

    法學

    文理兼類

    4


    7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文理兼類

    4


    8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9

    環境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0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4


    11

    自動化

    理工類

    4


    12

    计算机與軟件學院

    计算机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13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
    (智慧城市)

    理工類

    4


    14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5

    教育技術學
    (智能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6

    經濟學院

    金融學

    文理兼類

    4


    17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文理兼類

    4


    18

    心理學院

    心理學

    文理兼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9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國際工程創新班)

    理工類

    4


    20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理兼類

    4


    21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22

    物理學

    理工類

    4


    23

    醫學部

    臨床醫學

    理工類

    5

    不招色盲、色弱

    24

    生物醫學工程

    理工類

    4


    25

    藥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26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文理兼類

    4


    27

    社會學

    文理兼類

    4


    28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注:1.學校招收澳門保送生僅限於普通類專業,藝體類專業不在招生範圍;2.最終招生專業以報名系統公佈為准。

    四、招生計劃

    2025年深圳大學澳門保送生招生計劃數為 20人(最終錄取人數可視生源情況適當增加)。

    五、考核方式

    面試(實際最终考核方式視國家教育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和我校安排作相應調整)。

    六、錄取原則

    根據考生报考志願、面試情況、高中阶段学习情况和學生綜合表現,擇優錄取。

    七、相關要求

    (一)畢(結)業頒證:對取得深圳大學學籍的學生,在規定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結)業要求者,頒發深圳大學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相應學位證書。退學學生,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二)新生持加蓋深圳大學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準,報到時備《高中畢業證書》正本供現場查驗。

    (三)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專業。

    (四)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五)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進行管理。

    (六)學生與內地學生執行同等醫療保障政策,按規定參加學校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享受同等待遇。

    八、其他

    (一)學費(不含書費):按學分制收費,由課程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組成,每學期學生繳納學分學費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課程學分學費的標準為每學分100元)。

    深圳大學202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學費標準一覽表

    元/學期

    專業類別

    所屬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學制

    專業學費

    課程學分學費

    普通文科類專業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4

    1092

    課程學分學費每學分100元,每學期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

    傳播學院

    廣告學、新聞學

    4

    1092

    經濟學院

    金融學

    4

    1092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4

    1092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4

    1092

    文科法學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4

    1067

    法學院

    法學

    4

    1067

    政府管理學院

    社會學

    4

    1067

    理工外語體育類專業

    外國語學院

    英語

    4

    1465

    理工外語體育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教育技術學(智能教育)(師範)

    4

    1402

    普通理工科類專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智慧城市)

    4

    1365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4

    1365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4

    1365

    醫學部

    生物醫學工程

    4

    1365

    高水平建設學科理工類專業

    心理學院

    心理學

    4

    1714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

    171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4

    1714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1714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國際工程創新班)

    4

    1714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4

    1714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4

    1714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4

    1714

    醫學類專業

    醫學部

    藥學

    4

    1665

    醫學部

    臨床醫學

    5

    1665

    (二)住宿費:人民幣800—1500元/學年。

    以上收費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生的其他費用均以深圳市物價部门最新核定批准數為准。

    (三)國家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助學措施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我校相關規定執行。

    (四)如教育部、聯招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關於澳门保送生的招生政策有所調整,我校將進行相應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九、諮詢、聯繫方式

    單位:深圳大學

    電話:0086-755-26536235(工作日)

    電子郵箱:zsb@szu.edu.cn

    傳真:0086-755-26534482

    學校主頁: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網主頁:http://zs.szu.edu.cn

    單位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粵海校區,郵政編碼:518060),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66號(麗湖校區,郵政編碼:518055)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學2025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31日


    一、學校概況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大陆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6814人,其中本科生29416人、碩士研究生15649人、博士研究生1169人、留學生580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教職工4316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18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16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104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農學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7個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3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省級一流學科17個;有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4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32個。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微生物、經濟學與商學等20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遍佈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生交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並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和層次。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而努力奮鬥!

    二、報名

    (一)報名資格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我校2025年繼續依據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以下簡稱“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報名資格要求如下:

    1.擁護“一國兩制”和國家統一。

    2.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3.持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以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考生所持證件須與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內。《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正在辦理中的,請考生在2025年5月1日前上傳至系統,逾期不再受理。

    4.參加2025年“學測”,且語文、數學(A或B)、英文、自然(或社會)四門課的考試成績均達均標級(含)以上的臺灣高中畢業生。

    (二)報名時間及方式

    1.報名時間:2025年3月1日至31日

    2.報名方式:

    (1)考生登錄祖國大陆普通高校依據臺灣地區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報名系統(網址:https://www.gatzs.com.cn/z/tw/)進行報名。

    (2)考生須按照系統要求輸入個人信息,上傳個人證件、電子照片、學測成績、考生誠信承諾書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績查驗授權書。

    (3)其他材料:高中各學年學習成績單(須加蓋學校公章)、考生所在中學負責人推薦意見(非必須)及體現考生個人情況的其他材料(非必須)。

    (4)報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後,考生原則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應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並提供真實材料。

    (5)志願填報採取平行志願方式。每位考生報名時可填報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報6個專業,並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可在報名截止前修改志願,逾期不得修改。

    3.注意事項: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信息錯誤或填報虛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招生計劃和專業

    (一)我校2025年繼續依據台灣“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总計劃为15人(各專業計劃可打通使用,最終可視生源情況超額錄取)。

    (二)招生專業詳見下表(最終以報名系統公佈為準)。

    序號

    學院(部)

    專業名稱

    專業類別

    學制

    備註

    1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

    2

    傳播學院

    廣告學

    文理兼類

    4


    3

    新聞學

    文理兼類

    4


    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5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類

    4


    6

    法學院

    法學

    文理兼類

    4


    7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文理兼類

    4


    8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9

    環境工程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0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類

    4


    11

    自動化

    理工類

    4


    12

    计算机與軟件學院

    计算机科學與技術

    理工類

    4


    13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
    (智慧城市)

    理工類

    4


    14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5

    教育技術學
    (智能教育)(師範)

    文理兼類

    4


    16

    經濟學院

    金融學

    文理兼類

    4


    17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文理兼類

    4


    18

    心理學院

    心理學

    文理兼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19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國際工程創新班)

    理工類

    4


    20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文理兼類

    4


    21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理工類

    4


    22

    物理學

    理工類

    4


    23

    醫學部

    臨床醫學

    理工類

    5

    不招色盲、色弱

    24

    生物醫學工程

    理工類

    4


    25

    藥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26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文理兼類

    4


    27

    社會學

    文理兼類

    4


    28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理工類

    4

    不招色盲、色弱

    四、审核及考核

    (一)初審

    我校將組織專家對報名成功的台灣“學測”生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我校報名資格的考生將進入考核環節,請考生及時登錄系統查看審核進度和結果,初審合格名单將在我校本科招生網(http://zs.szu.edu.cn)進行公示。

    (二)考核

    我校將組織專家對考生進行考核,時間初定於四月下旬,具體考核方案請留意我校本科招生網的最新公告。

    五、錄取及查詢

    (一)我校將根據學生的“學測”成績、考核成績和綜合素質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单。

    (二)查詢

    1.考生須於5月15日至19日期間登錄系統查詢本人錄取情況,進行錄取確認。逾期未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且不得參加徵集志願報名。

    2.可從深圳大學本科招生網查詢。

    (三)由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寄發正式錄取通知書(以此為準),預計於2025年8月初發出。

    六、學費與住宿費(幣種:人民幣,單位:元)

    (一)學費(不含書費):按學分制收費,由課程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組成,每學期學生繳納學分學費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課程學分學費的標準為每學分100元)。

    深圳大學202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學費標準一覽表

    元/學期

    專業類別

    所屬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學制

    專業學費

    課程學分學費

    普通文科類專業

    人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

    4

    1092

    課程學分學費每學分100元,每學期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

    傳播學院

    廣告學、新聞學

    4

    1092

    經濟學院

    金融學

    4

    1092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4

    1092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4

    1092

    文科法學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學前教育(師範)

    4

    1067

    法學院

    法學

    4

    1067

    政府管理學院

    社會學

    4

    1067

    理工外語體育類專業

    外國語學院

    英語

    4

    1465

    理工外語體育師範類專業

    教育學部

    教育技術學(智能教育)(師範)

    4

    1402

    普通理工科類專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智慧城市)

    4

    1365

    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4

    1365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4

    1365

    醫學部

    生物醫學工程

    4

    1365

    高水平建設學科理工類專業

    心理學院

    心理學

    4

    1714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4

    1714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4

    1714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1714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國際工程創新班)

    4

    1714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化學

    4

    1714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4

    1714

    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4

    1714

    醫學類專業

    醫學部

    藥學

    4

    1665

    醫學部

    臨床醫學

    5

    1665

    (二)住宿費:800—1500元/學年。

    以上收費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生的其他費用均以深圳市物價部門最新核定批准數為准。

    七、入學與體檢

    (一)新生持加蓋深圳大學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準,報到時備《高中畢業證書》正本供現場查驗。

    (二)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不受限專業;

    (三)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四)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暫行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文件進行管理。

    八、畢(結)業頒證

    對取得深圳大學學籍的學生,在規定年限內達到所在專業畢(結)業要求者,頒發深圳大學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相應學位證書。退學學生,視具體情況發放肄業證書或開具寫實性學習證明。

    九、其他說明

    如教育部關於依據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的政策有所調整,我校將進行相應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十、招生咨詢和聯系方式

    單位:深圳大學

    電話:0086-755-26536235(工作日)

    電子郵箱:zsb@szu.edu.cn

    傳真:0086-755-26534482

    學校主頁: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網主頁:http://zs.szu.edu.cn

    單位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粵海校區,郵政編碼:518060),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66號(麗湖校區,郵政編碼:518055)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学2024年通过全国联招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5月6日


    一、学校概况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现有在校生44569人,其中本科生28802人、硕士研究生14469人、博士研究生850人、留学生448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4183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04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396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有省级一流学科17个;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数学等18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90所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入学途径

    参加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以下简称“全国联招”),报读深圳大学。具体报名条件、报名方式、报名资格审核及考试安排详见《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https://eea.gd.gov.cn/lhzs/content/post_4357481.html)。

    三、招生计划及类别

    (一)招生计划:深圳大学2024年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130人(最终以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二)计划类别:本科普通类。

    四、招生专业

    具体招生专业详见下表(最终以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深圳大学2024年通过全国联招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五、志愿填报

    (一)6月中旬公布全国联招考试成绩,6月下旬网上填报志愿。

    (二)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在报名系统首页认真阅读招生专业目录,了解高校基本情况、招生专业、收费标准、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

    (三)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考生可填报10所高校本科志愿,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选项。

    六、录取

    (一)7月初组织录取工作。录取工作实施网上录取,分为本科和预科两个批次,按照“先本科、后预科”的顺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二)高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志愿及本校招生计划、录取要求,在联招办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择优录取新生。我校将拟录取的考生名单报联招办核准后办理录取手续,预计2024年8月向考生寄送加盖本校公章的新生录取通知书。

    七、学费与住宿费(币种:人民币)

    (一)学费(不含书费):按学分制收费,由课程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两部分组成,每学期学生缴纳学分学费按学生实际修读的课程总学分计算(课程学分学费的标准为每学分100元)。

    深圳大学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费标准一览表

    (二)住宿费:800—1500元/学年。

    以上收费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发生的其他费用均以深圳市物价部门最新核定批准数为准。

    八、入学与体检

    (一)新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报到,入学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录取通知书》和《入学须知》上的规定为准。

    (二)新生入学复查相关工作按联招办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三)新生所持证件必须在有效期限之内。

    九、学历学位

    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本科生,在允许的修业期限内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本科毕业生基本要求时,准予毕业并颁发深圳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深圳大学学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十、录取信息

    (一)可在报名系统查询当年的考试成绩和录取情况,下载电子成绩证书。可在“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信息网”(https://www.gatzs.com.cn)上查询有关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及高校信息。

    (二)从深圳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szu.edu.cn)查询,由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寄发正式录取通知书。

    十一、其他

    (一)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进行管理。学生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高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三)如教育部、联招办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政策有所调整,我校将进行相应调整,按新的政策执行。

    (四)具体报名、打印准考证、公布成绩、填报志愿时间及注意事项,请留意联招办和报考点公告。联招办地址及联系电话: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69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大楼,86-20-62833628。

    十二、招生方式咨询和联系

    联招办联系电话:86-20-62833628

    深圳大学招生办联系电话:86-755-26536235

    深圳大学招生办电子邮箱:zsb@szu.edu.cn

    深圳大学招生办传真:86-755-26534482

    深圳大学学校主页: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网主页:http://zs.szu.edu.cn

    深圳大学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粤海校区,邮政编码:51806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丽湖校区,邮政编码:518055)

    返回頂部

    深圳大學2024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8日


    一、學校概況

    深圳大學198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建校41年,深圳大學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戰略,成為大陆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綜合實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人事管理體制等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在校生44688人,其中本科生28827人、碩士研究生14559人、博士研究生854人、留學生448人。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教職工4162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89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96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1396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7個學院,103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3所直屬附屬醫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省級一流學科17個;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15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類別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7個。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地球科學、免疫學、數學等18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遍佈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生交換、教師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並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品質和層次。

    當前,深圳大學積極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追求內涵發展,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而努力奮鬥!

    二、報名

    (一)報名資格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我校2024年繼續依據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以下簡稱“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報名資格要求如下:

    1.擁護“一國兩制”和國家統一。

    2.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

    3.持有《臺灣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及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考生所持證件須與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內。《臺灣居民來往大陆通行證》正在辦理中的,請考生在2024年5月1日前上傳至系統,逾期不再受理)。

    4.參加2024年“學測”,且語文、數學(A或B)、英文、自然(或社會)四門課的考試成績均達均標級(含)以上。

    (二)報名時間及方式

    1.報名時間:2024年3月1日至31日

    2.報名方式

    (1)考生登錄祖國大陆普通高校依據臺灣地區學測成績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報名系統(網址:https://www.gatzs.com.cn/z/tw/)進行報名。

    (2)考生須按照系統要求輸入個人信息,上傳個人證件、電子照片、學測成績、考生誠信承諾書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績查驗授權書。

    (3)其他材料:高中各學年學習成績單(須加蓋學校公章)、考生所在中學負責人推薦意見(非必須)及體現考生個人情況的其他材料(非必須)。

    (4)報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報名截止後,考生原則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應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並提供真實材料。

    (5)志願填報採取平行志願方式。每位考生報名時可填報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報6個專業,並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可在報名截止前修改志願,逾期不得修改。

    3.注意事項: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條件及相關要求、填報信息錯誤或填報虛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三、招生計劃和專業

    (一)我校2024年繼續依據台灣“學測”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总計劃为15人(各專業計劃可打通使用,最終可視生源情況超額錄取)。

    (二)招生專業詳見下表(最終以報名系統公佈為準)。

    深圳大學2024年依據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简章

    四、审核及考核

    (一)初審

    我校將組織專家對在規定時間內報名成功的台灣“學測”生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我校報名資格的考生將進入考核環節,請考生及時登錄系統查看審核進度和結果,初審合格名单將在我校本科招生網(http://zs.szu.edu.cn)進行公示。

    (二)考核

    我校將組織專家對考生進行考核,時間初定於4月下旬,具體考核方案請留意我校本科招生網的最新公告。

    五、錄取及查詢

    (一)我校將根據學生的“學測”成績、考核成績和綜合素質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单。

    (二)查詢

    1.考生須於5月15日至19日期間登錄系統查詢本科錄取情況,進行錄取確認。逾期未確認的考生視為放棄錄取資格,且不得參加徵集志願報名。

    2.可從深圳大學本科招生網查詢。

    (三)由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寄發正式錄取通知書(以此為準),預計於2024年8月初發出。

    六、學費與住宿費(幣種:人民幣,單位:元)

    (一)學費(不含書費):按學分制收費,由課程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組成,每學期學生繳納學分學費按學生實際修讀的課程總學分計算(課程學分學費的標準為每學分100元)。

    深圳大學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學费標準一覽表

    (二)住宿費:800—1500元/學年。

    以上收費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發生的其他費用均以深圳市物價部門最新核定批准數為准。

    七、入學與體檢

    (一)新生持加蓋學校公章的《錄取通知書》報到,入學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以《錄取通知書》和《入學須知》上的規定為準;

    (二)新生入學後,由學校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入學資格;僅專業受限者,可以商轉其他不受限專業;

    (三)新生入學報到時,所持有出入境證件的有效期應與學習期限相適應,至少有效期一年;

    (四)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規定》(教港澳台〔2016〕96號)文件進行管理。

    八、學歷學位

    凡具有我校正式學籍的本科生,在允許的修業期限內獲得規定的學分,達到本科畢業生基本要求時,凖予畢業並頒發深圳大學普通本科畢業證書。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深圳大學學士學位並頒發學位證書。

    九、其他說明

    如教育部關於依據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成績招收台灣高中畢業生的政策有所調整,我校將進行相應調整,按新的政策執行。

    十、招生咨詢和聯系方式

    單位:深圳大學

    電話:86-755-26536235(粵海校區,週一到週五)

    86-755-26736235(麗湖校區,週一、三、五)

    電子郵箱:zsb@szu.edu.cn

    傳真:86-755-26534482

    學校主頁:http://www.szu.edu.cn

    本科招生網主頁:http://zs.szu.edu.cn

    單位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粵海校區,郵政編碼:518060),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苑大道1066號(麗湖校區,郵政編碼:518055)



22 19/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深圳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


  建校39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2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校园总建筑面积18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馆舍51202㎡(含丽湖校区图书馆一期),全校纸本资源440万余册;数据库418种,含全文电子图书284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17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1164人,其中本科生28425人、硕士研究生11887人、博士研究生561人、留学生291人,成人教育学生24714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0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48位。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6所,上线课程690门,选课学校累计765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55万。2020-2021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928项,其中国际级94项、国家级297项、省部级537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3982人,其中专任教师2544人(教授605人、副教授755人)、技术人员600人、管理人员838人。有博士后1541人,专职研究人员768人,访问教授98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4人(含短聘10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短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短聘),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万人计划6人。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0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6亿元;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2位。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处于广东省高校前列。SCI收录论文5986篇,SSCI收录论文635篇。获专利授权78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49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在2018年、2020年连续获评“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每两年评一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0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深圳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1月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大学 - 校徽


image

面向 香港、澳門、台灣、華僑 招生简章、公告汇总

官網鏈接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深圳大学
外文名
Shenzhen University
简    称
深大(SZU)
创办时间
1983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8)
主管部门
广东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本科专业
100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
硕士点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9个
科研工作站1个
院系设置
数学学院、建筑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25个教学学院
校    训
自立、自律、自强
地    址
粤海校区: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丽湖校区: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
院校代码
10590
知名校友
马化腾、张志东、史玉柱、彭少彬、陈哲远、欧阳奋强、温心、王晨等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流金岁月

「 立、自律、自强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